古代汉语词典下载——专业语言学习工具的全面解析
在探讨“古代汉语词典下载”这一关键词时,我们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它属于软件下载类别的词汇。这个关键词指向的是一款为用户提供古代汉语查询、学习功能的软件,旨在帮助用户深入理解古代汉语的精髓,掌握其词汇、语法及用法。
一、软件简介与版本更新
古代汉语词典下载软件,作为一款专为语言学习爱好者设计的工具,自推出以来便备受好评。该软件不仅收录了海量的古代汉语词汇,还提供了详尽的释义、例句及用法说明,让用户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握每一个词汇的精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也在持续更新迭代,每一次版本更新都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更加友好的用户体验。
最新版本中,软件优化了查询,使得用户在输入关键词后能够迅速获得结果;同时,新增了语音播放功能,让用户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听到正确的发音,进一步加深理解。此外,软件还增加了用户反馈渠道,鼓励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软件团队不断优化和完善。二、软件介绍与功能特点
古代汉语词典下载软件以其丰富的词汇库和详尽的释义而著称,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关键词搜索,快速找到所需词汇的详细解释。除了基本的词汇查询功能外,软件还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式,如单词背诵、例句练习等用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代汉语。
软件还支持离线查询功能,让用户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也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此外,软件还提供了词汇分类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特定的词汇类别进行查询和学习,如诗词类、文言文类等。三、软件大小与下载方式
古代汉语词典下载软件体积小巧,不会占用过多的手机存储空间,非常适合广大语言学习爱好者使用。用户可以通过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古代汉语词典”进行下载,也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进行下载安装。在下载过程中,请确保网络连接稳定,以便顺利完成软件的安装和更新。
安装完成后,用户可以打开软件进行注册和登录操作,以便享受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或疑问,可以通过软件内的用户反馈渠道进行反馈,软件团队将尽快为您提供解决方案。四、软件使用心得与点评
作为一款专业的古代汉语学习工具,古代汉语词典下载软件凭借其丰富的词汇库、详尽的释义和多种学习模式,成为了众多语言学习爱好者的首选。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不仅可以快速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还能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软件界面简洁明了,操作便捷易懂,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轻松上手。同时,软件还提供了丰富的用户反馈渠道和在线帮助文档,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随时获得帮助和支持。综上所述,古代汉语词典下载软件是一款值得推荐的语言学习工具。古代汉语学习碰到那些不认识的古体字怎么办/
有几种很诡异的方法 你先要确保电脑里装有繁体字字体,然后把你所学的文章的简体字版找到,把他们用繁体字显示出来即可 如果你找的是繁体字的文章(网上),可以使用傲游浏览器的翻译功能(傲游好像还有某插件也可以做到繁简体转换,叫汉文堂) 还有就是用输入法的繁简体切换来猜 当然,最基本的方法还是多读多背多记
汤斌文言文
1.
9、D10、A 11、A12、(1)汤斌派人重新查堪,发现水并没有退,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上疏奏请废掉先前余国柱的意见。
(4分)(2)常州知府因失察下属而降调,汤斌知道他很廉洁,奏请将他留任。(4分)(3)正好汤斌带病入朝,于是传言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哭泣落泪。
(3分) 9、D(愆:过错)10、A (A拿,用,介词;B①代词,他;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议。C①句中,表提顿,不译;②……的情况。
D①那;②代词,自己)11、A(“朝中大臣已推荐了合适的人选”错,原文“方廷推”的意思是“正赶上朝廷推荐大臣)12、(1)汤斌派人重新查堪,发现水并没有退,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上疏奏请废掉先前余国柱的意见。(4分)(2)常州知府因失察下属而降调,汤斌知道他很廉洁,奏请将他留任。
(4分)(3)正好汤斌带病入朝,于是传言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哭泣落泪。(3分) 用户 2017-10-07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6df1u5733", userProvince = "u5e7fu4e1c", zuowenSmall = "0";。
2. 文言文 翻译
汤文正公抚苏,奏革淫祀,投上方山五通神像于湖中,世多记之。先是,上方山民,掘地得碑,其文曰:“肉山酒海,遇汤而败。”可知淫昏气焰,必待正人得位而始衰,亦早有定数也。
译文:汤文正公(清朝汤斌,谥号文正)治理江苏,首先上奏革除了地方不合礼制且泛滥的祭祀。他让人把上方山五通神的塑像扔到湖中,当时很多人都有记载。在此之前,上方山的村民挖地时,挖到一块碑,上面刻着:“肉山酒海,遇汤而败。”由此也验证了淫昏的习俗风气,必须要等到正直的人上任才会得到有效的治理。这也是注定了的。
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落职,公奏留之。祖制衣靴欲奉公,久之不敢言,乃自著之。任潼关道副使时,朝邑雷子霖以理学显,文正治事之暇时造其庐,以志景幕。
译文:常州太守祖进朝治理地方很有政绩,但是被罢官了,汤斌上奏把他留任。祖进朝置办了衣服和靴子想送给汤斌,但是很长时间也不敢说这事,后来就自己穿用了。汤斌担任潼关道副使的时候,朝邑县的雷子霖治理学很有名气,汤斌政务不忙的时候就经常去雷子霖家拜访,表示对他的敬慕。
3. (四)—钱丢前程南昌某,父为国子①助教,随任在京
(四) 一钱丢前程 1. (1) 落,掉(2) 等待,等候,到…时候(3) 陈述 2. ③ 3.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4. 那个人才明白此前(或当年,或早年) 问“自己”姓名的人 就是潜庵汤公,于是十分羞愧辞官离开了。 5. 善于以小事观察人(善于以小见大,或见微知著,或窥一 斑而知全豹) ;僧恶贪官;清正、刚直。
[参考译文]南昌有位书生,他父亲在国子监里当助教,他也随父亲住在京城。有一天,他偶然路过寿寺大街, 见有一间书肆,便走了进去。
书肆里有一个少年书生,挑中了一部《吕氏春秋》,点数铜钱交钱时,不小心,一个铜钱 掉在地上,骨碌到一边去了,少年并没有发觉。江南书生看见了,暗中把钱踩在脚下,没有作声。
等买书少年走后, 他俯下身子把铜钱拾了起来,装入自己衣袋中。旁边坐着的一位老者,凝视了很久,老者忽地起来,问他姓名。
听罢,冷笑一声走了。 后来这个书生读书倒也刻苦,进了誊录馆,接着拜求选举,被授予江苏常熟县县尉职务。
他春风得意,整理行装赴任途中,投递名片去拜见上司,这时候,汤公任江苏巡抚,一见递上来的名片,就传话说不见。书生多次求见,一次也见不到汤公的面。
巡捕传达汤公的话说:“你不用去赴任了,你的名字已经被写到弹劾书上了!”书生一听愣 了,便问:“下官因何事被弹劾?”巡捕传说:“贪。”书生考 虑,一定是弄错了,于是急切要求面见巡抚大人陈述理由。
巡捕进去禀报后,汤公还是不见,仍让巡捕出来传话说: “你不记得当年书肆中发生的事了吧。当秀才时,就把一个小钱儿看得像命一样,如今使幸当了地方官,能不贪财, 做头戴乌纱的窃贼吗?你赶紧解职回去吧。”
那个书生才明白,当年问自己姓名的人就是潜庵汤公,于是十分羞愧地辞官离开了。
4. 【《钱落职》译文和答案啊啊啊啊啊】
原文: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舍生入誊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①谒上台②.时潜庵汤公③,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令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④矣.问所劾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⑤错欲面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箧,为纱帽下之劫贼乎?请即解组去.”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译文:南昌有个人,他的父亲为国子监助教(学官名),他跟随父亲生活在京城.偶然一次经过延寿字街,看到书店中有一个少年正在数着钱买《吕氏春秋》,正好有一个铜钱落在地上.这个人偷偷用脚踩上,等到少年离去然后弯腰去拾起来.旁边坐着一个老翁,注视他了很长时间,忽然起来问这个人的姓名,然后冷笑而去. 后来这个人舍生(科举名词)的身份进入古代考试机构,通过面试任命,得到江苏常熟县尉的官职.于是整装去上任,拿着名帖拜见上级.当时汤潜庵先生,是江苏的巡抚,这个人十次求见都没成.巡捕传来汤大人的话说,这个人不必去上任了,因为汤大人已经上奏弹劾他了.这个人问弹劾他什么事?回答说:“贪污.”这个人想自己还没有上任,哪来的赃款呢?一定有误会忙要面见辩解.巡捕进府禀报,又传汤大人的话说:“你不记得当年书店中的事了?当秀才的时候,尚且视一文钱如命;如今侥幸去作地方官,能不搜刮索贿,做一个戴纱帽的劫匪吗?马上解任走吧.” 这个人才醒悟当时问他姓名的老翁,就是潜庵汤大人,于是非常惭愧辞官走了.注释: 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 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 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 ④谒逸:在吏部等候选派. ⑤刺:名片. ⑥上台:上司. 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 ⑧弹章:弹劲的奏章. ⑨舛:音chuan,差错. 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适堕一钱于地 (落,掉)2)俟其去而俯拾焉 (等待,等候,到……时候) (3)急欲面陈 (陈述)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3分.17.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 ③ (只填序号).(2分) 践jian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ou)之子,笾豆有~.”jian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评分标准:序号选择正确,得2分.18.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评分标准:每标示正确一处,得1分.共2分.1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5. 求文言文《孙奇逢传》的翻译
原文: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锺元,容城人。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学,欲以功业自著。
年十七,举明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连丁父母忧,庐墓六年,旌表孝行。
与定兴鹿善继讲学,一室默对,以圣贤相期。 天启时,逆阉魏忠贤窃朝柄,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以党祸被逮。
奇逢、善继故与三人友善。是时善继以主事赞大学士孙承宗军事。
奇逢上书承宗,责以大义,请急疏救。承宗欲假入觐面陈,谋未就而光斗等已死厂狱。
逆阉诬坐光斗等赃钜万,严追家属。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新城张果中集士民醵金代输。
光斗等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台垣及巡抚交章论荐,不起。
孙承宗欲疏职方起赞军事,其后尚书范景文聘为赞画,俱辞不就。时畿内贼盗纵横,奇逢携家入易州五峰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奇逢为部署守御,弦歌不辍。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行可比元许衡、吴澄,荐长成均,奇逢以病辞。
七年,南徙辉县之苏门。九年,工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者亦授田使耕,所居成聚。
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屡徵不起。 奇逢之学,原本象山、阳明,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
其治身务自刻厉。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於庸行。
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
著读易大旨五卷。奇逢学易於雄县李崶,至年老,乃撮其体要以示门人。
发明义理,切近人事。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
其生平之学,主於实用,故所言皆关法戒。又著理学传心纂要八卷,录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十一人,以为直接道统之传。
康熙十四年,卒,年九十二。河南北学者祀之百泉书院。
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众,而新安魏一鳌、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从游最早。
及门问答,一鳌为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皆仕至监司后往受业,斌自有传。
又,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其学初宗陆(九渊)王(守仁),晚慕朱熹理学,立说调和两派观点。
所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四书近旨》、《道一录》、《北学编》等。译文: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钟元,容城人。
少年倜傥,喜好奇特节操,然后内心笃于修行,背负经世致用之学,准备立下功业,建立声誉。十七岁,参加明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
因父母接连过世而丁忧,在父母墓前结庐度过六年, *** 旌表他的孝行。与定兴鹿善继讲学,在室中默默相对,以圣贤相期许。
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因为结党被逮捕,奇逢、善继与这三个人关系良好。那时,鹿善继以主事身份辅助大学士孙承宗军事。
奇逢就给孙承宗上书,以大义相责问,请求孙承宗紧急上疏搭救。孙承宗,准备借入朝觐见皇帝当面陈说求情,计谋未成而光斗等已经死于东厂监狱中。
魏忠贤诬陷光斗等贪污巨大,严格追查他们的家属。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新城张果中筹集士民捐助代为上缴。
光斗等最终因此被归还骸骨,世人称道他们的行为,赞誉他们为范阳三烈士。台垣及巡抚交替上奏章推举他,推辞不起就职。
孙承宗准备上疏请奇逢以职方来辅助军事,后来尚书范景文想聘为辅助筹画,都推辞不去。当时,京城附近盗贼横行,奇逢率领家人到易州的五峰山,他的门生亲友跟从相互保护的有数百家。
奇逢部署防守抵御,此时教书育人也未曾停息。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问品行可以相比元代的许衡、吴澄,推荐他执掌国子监,奇逢以有病推辞。
七年,向南迁徙到河南辉县苏门,九年,工部郎马光裕以夏峰田庐相奉送,于是率领子弟躬耕于此,四方来学习的人,也给其授于田地来耕种,他们居住的地方形成村落。居住在夏峰二十五年,屡屡征召都不起来 *** 。
奇逢的学术,本来以陆象山、王阳明为根本,以慎独为宗旨,以体察认识天理为要务,以日常所用伦常为实际。他修身苛刻严厉。
人不论贤愚,如果问学,必定用与他性格相近的道理开导他,使他能够自力于平时行动。对人不作态,即使是武夫悍卒,必定以诚意相待他。
因此,名在天下而没有人嫉妒。著有易大旨五卷。
他学易于雄县李崶,年老以后,挑拣要旨以示与门人。阐发解释道理,切近人事。
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他生平学问,以实用为主。
因此所说的都有关法戒。又著作了学传心纂要八卷,记录了周子(即周敦颐)、二程子、张子、邵子(即邵雍)、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作为直接道统的传人。
康熙十四年,去世,年九十二。河南河北学者在白泉书院祭祀他。
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多,而新安魏一鳌、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跟从游历最早。
到家门问答,一鳌为最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都是做官到监司后去接受教育的,汤斌自己有传记。
此外,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为三大儒。他的学说起初推崇陆(九渊)王(守仁),晚年追慕朱熹的理学,成立学说调和两派的观点。
他所编著的著作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四书近旨》、《道一。
平板电脑怎么样使用电子词典
要看你使用的是什么系统的平板电脑。如果是windows版本的。只需要用U盘安装通常PC机上的电子词典软件即可,比如金山词霸等。如果是android系统。则要安装这个版本下的电子词典。这个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上的电子市场上下载。比如朗道,有道等。如果是CE版本的话。则需要安装相应版本的电子词典。比如金山词霸等。这里要说的是。IPAD的话,可以从苹果电子商店中下载相关软件。如牛津,双解等。android版本的平板电脑很多,很多类似软件都可以从系统自带的电子市场下载安装,很方便快捷。使用的时候,只需要点击安装好后的软件图标就可以进入软件界面。输入你想要查询的内容即可。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
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的
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情况怎样呢?请看下面两段材料: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孔子徒弟,姓曾名参,根前奉侍来。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
紧要的道理。以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蒙古语助词,相当于”啊“)。百姓每(们)自然和顺有。上下
人无怨心有。你省得(懂得)么?”曾子起来说道是:“我不省得,怎知道着(呢)?”孔子说:“孝
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有。教人的勾当先以这孝道里生出来。”———贯云石《孝经直解》上面所引的第
一段材料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孝经》的原文。第二段是元代大臣贯云石解释《孝经》的“白话讲章”。
当时元代皇帝读不懂《孝经》,便由精通汉文的大臣用当时的口语作解释,写下来便成了一篇反映当时
口语的白话文。可见,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还有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古代汉语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古白话,
而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逐
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
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模仿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
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
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
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
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直到“五四”运动,文言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现代白话文所取代。
因此,一般把“五四”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限。
为什么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重点是文言文,尤其是先秦两汉散文,而不是古白话呢?这是因为
在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文言文担负了记录、传播、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历代许多伟大政治家、
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曾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
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自然重点是文言。从殷周
到清末,文言尽管有所变化,但其基本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已基本定型,并且创作
了许多典范的文言作品。因此,可以就只要能读懂先秦两汉典型的文言文,就能读懂其后大多数文言文,
算是学好了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白话呢?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
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
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
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
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古白话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语,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如果不把古白话弄清楚,那就不能说对古代汉语有了全面的认识。因此,研究古代汉语也应
该重视对古白话的研究。但古白话与文言文比较而言,它毕竟离现代汉语近一些,总体难度小一些,况
且古白话使用范围大致限于唐宋以后的俗文学作品,可以不作为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重点。前人是
怎样研究古汉语并有些什么贡献呢?古汉语从它产生开始,就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但真正作为一问学问,
还是从开始的。我国传统语文学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为“小学”。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
的侧重点。根据王力先生的说法,从汉代至清代,古汉语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汉初到东晋末,
是语义研究阶段,即偏重文字训诂的研究。因为汉代崇尚儒术,提倡读经,每一个儒生都要求具有阅读
古书的能力,自然对语义的研究就比较重视,其代表作品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
名》。这一时期,为了读经的需要,还出现了许多经学大师,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他对《诗经》、
《周礼》、《仪礼》、《礼记》所作的注,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从南北朝到明末是音韵研究阶段。南
北朝以后,诗律学兴起,于是研究韵律和节奏成了当时的“热门”。南朝沈约著《四声谱》,说明当时
人们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并把这种认识运用到诗律的实践上。这一时期,韵书已开始出现,隋代陆
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部韵书,它在汉语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根据《切韵》语音
系统,可推古音,下考今音。从十三世纪开始,音韵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话语言方面。元代周德清
的《中原音韵》是为北曲创作需要而作的,它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
纪(清初到太平天国)是汉语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也是最有成绩的阶段,清统治者严厉钳制思想,一
般学者被迫离开现实而从事古书的整理与考证,汉语的古音和古义研究在这一时期有很多发明。《说文
》之学,此时最盛。段王裁、桂馥、王筠、朱骏声是最著名的《说文》四大家;高邮五氏父子王念之、
王引之虽不以《说文》名家,其成就却在《说文》四家之上;此时在古音方面,特别是古韵研究,获得
了空前发展,顾武、江永、戴震、段五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浩、章炳麟、黄侃等都有卓越成就。
此外,以研究金文和甲骨文为主的古文字学也开始也新局面。吴大、孙诏让、罗振、王国维郭沫若都是
研究金文和甲骨文的名家。字典编纂也有很大进展,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统籍纂诂》等
均是集大成的辞书。语法作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的一门新兴学问,此时也有了开创性的发展。马建忠的
《马氏文通》首先创立了一些语法术语并分别了词类,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
综观我国传统的古汉语研究,内容相当丰富,成就也很显著,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几百种,汉语
研究的专著,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汉语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
级阶段,缺乏发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历来“小学”总是经学的附庸,基本上以经字为中心,因而在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方面,普遍存在重古轻今、重通语轻方言、书面语轻口语的现象,这就必然带有很
大的局限性。建国后,王力先生在大学中文课程中首倡开设《古代汉语》课程,从此,全国各高校相继
响应,并成立了全国性的有关汉语研究的学会和专门研究机构。在古汉语研究领域,人才辈出,著作如
林。这一切都给我们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一般实学者来说,怎样学习才能费力
较少,而收获较大呢?学习古汉语不同于学习外语,古今汉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是有利条件。但是,
古汉语(这时主要指文言文)毕竟是过去时代一种比较古奥难懂的书面语,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要说
“诀窍”和“捷径”,很好总结前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并充分利用现在研究成果和有利条件,那么
以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古汉语还是可能的。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感性与理性、范文与规律相结合的方法,即阅读一定数量的典范的文言
文,自觉地掌握最低限度的常用词和最基本的文言文规律知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和配合,
就能较快学好文言文。六十年代王力先生编的《古代汉语》,采取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体系,
就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体系。实践证明,这是学习古汉语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学习古代汉
语为什么要读文选呢?
因为学习古代汉语,目的是为了读古书,文选是古书的举例,是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各
种古汉语知识的综合体现。不读文选,不仅知识不能掌握,而且也很难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那么,阅读文选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着眼于语言,不要着眼于文学。如《论语、侍坐章》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作为文学作品,在了解文句以后,要着重领会这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情
境,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趣、爱好和态度等,作为古汉语材料,则要求切实弄懂“鼓”、“瑟”、“希”、
“铿”、“尔”、“舍”、“而”、“作”这些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如不切实弄懂,就没有达到古汉
语学习的要求。要逐字逐句读,不能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如前例,按古汉语的学习要求,应该懂得,
“鼓”原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但不能作“敲打”解,而应作“弹奏”解,因为“瑟”不同“鼓”,
是一种拨弦乐器,“希”同“稀”,这里不能解释为“稀少”,而是指瑟的声音渐渐减慢减弱,接近尾
声。“尔”是助词,用在象声词“铿”的后面,开窍推瑟发出的声音。象声词或形容词后加“尔”或
“然”都是同一种构词方法。“作”一般作“劳作”解,这里用的是本义,作“起来”解,即“起身”。
“而”是连词,连接“舍瑟”和“作”两个动作,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读文选就应该这样
一字一句,细细比较推敲。当然不是每一句都要平均用力,可以有重点有一般,但必须有这样认真仔细
的态度。还要注意常用词和特殊句式。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对于这段话中的“晋侯”、“秦伯”、“郑”、“楚”、“函陵”、
“汜南”等人名,爵位、国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晋侯秦伯围郑”这样的句式古今也一样,
不必多花力气。面对于“以”、“其”、“于”、“贰”、“军”这些常用词的意义或用法则必须掌握,
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无礼于……”、“贰于……”这样的句式,也应该注意比较、分析。“无礼于
……”或“贰于……”句式虽然相似,但表达的意义则不完全相同。“无礼于晋”是指对晋国无礼,
“贰于楚”则不是对楚有二心,而是指表面上跟晋好,实际上向着楚。要熟读成诵。古汉语在用词造句
等许多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有一套特殊词汇,句式和修饰手法,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代的书面语。
要真正熟悉古汉语,掌握古汉语的微妙差别,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读熟,有些片断要能
够背诵。如果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
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也就“看来百事只在熟”,“熟则精”、“精则巧”。“工夫自
熟中出”。
学习古汉语,在重视读文选的同时,还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把前人总结归纳出来的文
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学到手,用它来驾驭分析古汉语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事半
功倍之效。在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古人那样十“年寒窗”,
完全沉浸在古书堆中,慢慢用自己的感性经验去摸索、体会。这样做花力费时太多。何况今天我们还有
许多有利条件,因为前人已花了许多精力,为我们整理出有关古汉语的规律知识。古汉语知识涉及面很
广,重点应该是学习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词是语言的建筑料,要能读懂古书,至少到掌握一千多个常
用词。
所谓常用词,是指那些古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频率很低的词。所谓
“掌握”,就是要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弄懂并记住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特别是那些细微差别。《史记。
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使者,皆斩之。”我们知道羊是很温驯的,怎么说“狠
如羊”呢?原来古代“狠”是“不听从”的意思。羊有时很犟,你拉它,它就是不走。又如《汉书。霍
光传》:“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初学者指出疑问,霍光是男的,上官桀身为左将军,自
然也是男的,说二人“结婚”,不可理解。其实古代结为夫妻的双方,女方的亲属可称为“婿”,男方
的亲属可称为“姻”,这里指霍光的长女嫁给上官桀的儿子做妻子,双方成了亲“家”。可见应该从古
今比较之中逐步掌握这些常用词。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
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之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
法等)应很好地掌握。如《史记。扁鹊传》:“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这句话中的“生死人”
是什么意思?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律去理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
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